雷竞技raybet新闻中心 /Raybet News
中国雷竞技raybet,机械工业联合会
据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4年11月,柴油内燃机销售41.49万台,环比增长12.53%,同比增长13.47%。2024年1-11月累计销售450.90万台,同比增长-3.94%。
12月30日,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暨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推进会在杭州市萧山区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浙江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要求,总结盘点今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及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部署2025年工作任务。省经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詹佳祥出席并作工作部署,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方毅,萧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姜永柱出席并致辞。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徐纪平、杭州市经信局局长王越剑、省经信厅二级巡视员姚建中出席。会议指出,2024年,全省聚焦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数字化转型政策标准、龙头企业智能化水平提升、数字化转型支撑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系统推进制造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完成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的目标任务;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顺利推进,入选数量位列全国第一;正式印发《浙江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组织编制石化化工行业“一图四清单”,获批工信部石化化工行业场景数字化转型试点;发布《“未来工厂”建设导则》地方标准,建设未来工厂推广中心;发布《工业企业数字化水平评估规范》,统一企业数字化水平逐级提升的标准;分类培育省级数字化服务商87家,多层次转型支撑生态加快构建。会议强调,2025年,健全促进实数深度融合机制是主线,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降本提质增效环保安全是目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普及和梯度培育是具体手段,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动力,数字化服务生态是保障。要推进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水平向更高层次攀升,高质量创造性推动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加快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升级,打造链式转型新模式;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创新,实施“五个百项”工程,开展“人工智能大模型+传统制造业”试点;推动数字化服务供给提升,优化服务商队伍管理;推动数字核心技术装备筑基,筑牢未来产业发展根基;推动数字基础设施优化提升,打造一批高标准数字园区;加强工业企业安全保障。全省经信系统要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机制,加强政策支持,以制造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牵引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形成具有显示度标志性的实数深度融合发展成果。会议期间,省经信厅公布2024年省级数字化服务商分类评定名单和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水平调查结果;杭州市发布“1+3”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解读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金华市经信局作城市试点工作交流;萧山区作为省级县域试点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双环传动作未来工厂建设经验交流;浙江花西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大利电器塑料有限公司、浙江越新印染有限公司和浙江中科磁业股份有限公司就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经验进行交流;钉钉(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宁波数益工联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省级数字化服务商,交流了数智赋能的典型案例。
随着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和“以竹代塑”行动深入开展,塑料制品行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持续开发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满足消费新需求,行业运行整体稳中向好。2024年1-11月,全国塑料制品行业产量6986.6万吨,同比增长3.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发布的2024年12月份中国农机市场景气指数(AMI)为39.4%,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6个一级指数全部深陷不景气区间。从环比看,除经理人信心指数小幅增长外,其它全部下降。其中,效益、人气指数降幅较大;从同比看,6个一级指数全线下行,其中效益指数、人气指数降幅较大,分别下降10.6%和8%,其它指数小幅下降。特约分析师张华光认为:12月份作为全年收官月份,AMI继续保持收缩区间。整体市场波澜不惊,深陷不景气泥潭,月度走势小幅波动。环比每况愈下,震荡下行,创下9月份以来的“四连跌”,走完了惨淡的2024年。同比降幅较大,诠释了过去一年的惨淡场景。12月份AMI的基本特征AMI经历了12月的下滑后,景气度探底,呈现如下特点。其一,景气度创全年新低。12月份,AMI以39.4%的景气度黯然收官,创下全年最低景气度。AMI下半年持续低迷是多重利空因素叠加形成的。一是谷贱伤农。今年以来,粮价受市场供需关系、自然灾害、国际市场动态、政策变化以及投机活动等多重利空因素影响,持续走低。既打击了农机市场消费信心,又削弱了农民购买力;二是进口猛增,牛肉价格跳水。今年出栏一头肉牛平均亏损1600元以上,连续8个月亏损超过1000元。65%以上的养殖户处于亏损状态,我国畜牧业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创。与之关联的畜牧机械、饲料收获机械等市场随之出现断崖式下滑,成为压制12月AMI的又一重要因素;三是季节因素。12月正值农机市场淡季,加之今年春节来得早,致使淡季更淡。其二,效益指数跌跌不休。自10月至12月,效益指数分别以8.4%、7.8%和2.7%的跌幅实现“三连跌”,虽跌幅逐月收窄,但景气度却创下全年的第二低点32.2%(最低的月份发生在今年2月份,当月景气度为31.4%),完成全年收官。制造商冲击全年销售目标,通过商务年会出台让利政策,加大促销力度;经销商年终让利促销去库存,成构成效益下跌的主因。其三,人气指数跌入冰点。12月份,人气指数在经历“三连跌”后,环比再度下跌2.5个百分点,以31.8%的景气度收官,并创下全年最低景气度。同比下降8.0%,创下全年第二大、下半年最大降幅。人气指数作为终端市场的晴雨表,其景气度如此之低,折射出12月份终端市场之冷清。其四,田间管理机械指数一枝独秀。如果说12月也有好消息,那就是田间管理机械带给我们的些许安慰。在所监测的5个二级指数中,环比“2上3下”,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指数环比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是田间管理机械指数,环比大幅度提升13.9%,同比提升14.2%,并一举挺进景气区间,成为12月份二级指数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田间管理指数景气度的上佳表现主要得益于遥控飞行喷雾机指数的飙升,12月份,遥控飞行喷雾机指数环比飙升30.2个百分点,同比大幅度提升32.7个百分点,以71.1%的景气度创下全年最高值,成为拉动田间管理机械指数的主要力量。从三级指数解析细分市场12月份,所监测的10个三级指数环比呈“6上4下”的特点。包括中型拖拉机、遥控飞行喷雾机、自走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自走式玉米收割机、深松机在内的六个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余均出现下降。令人意外的是遥控飞行喷雾机指数挺进景气区间,与插秧机一起成为12月份停留在景气区间的两大亮点。同比“4升6降”。其中,自走式玉米收获机、遥控飞行喷雾机、插秧机、深松机4个指数增长,其它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面我们结合市场调研,重点分析拖拉机、插秧机和收获机三大细分市场。大中型拖拉机市场12月份,拖拉机指数可谓一地鸡毛,拖拉机和大中型拖拉机均位于不景气区间,其中,拖拉机和大型拖拉机指数创下全年最低景气度。先看拖拉机指数。环比、同比分别下降2.9%和5.6%,以35.3%的较低景气度收官,位于全年景气度谷底。再看大型拖拉机指数。环比、同比分别下降5.2%和7.0%,以34.8%的景气度刷新全年最低记录。最后看中型拖拉机指数。环比虽然小幅增长0.8%,但同比依然出现5.3%较大降幅,并以35.7%较低景气度收场。从市场动态监测看,一是市场大幅度下滑,全年大中拖市场累计销售32万余台,同比下降11.57%。二是市场竞争加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销量前10大品牌累计销售27万余台,同比小幅增长0.51%;占比84.55%,较之去年同期上扬10.16个百分点。三是出口贸易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统计显示,今年1-11月,我国拖拉机进出口总额10.1亿美元,进出口金额同比下降3.5%。其中:出口8.5亿美元,同比下降7.2%:进口1.6亿美元,同比增长22.3%;贸易顺差6.9亿美元。插秧机市场今年插秧机市场增势稳健。插秧机指数继11月份挺进景气指数后,12月份继续保持扩张势头,以52.9%的景气度收官,尽管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同比增长6.9个百分点,意味着今年的市场好于去年同期。插秧机的补贴政策继续发力,即将开始的2025年,受插秧机单台补贴额度出现较大幅度下调的影响,生产企业、经销商抓住下调前的机会,加大促销力度,终端用户提前购买,成为推动12月份插秧机指数增长的主要动力。另外,我国机插率偏低,上升空间大,刚性需求较为强劲,当有利条件出现时,市场“乘政策之风”启动是符合发展逻辑的。收获机市场12月份,收获机市场正值传统销售淡季,继续保持在收缩区间。在经历“四连跌”后,12月出现翘尾迹象,环比增长7.6%,以44.7%的景气度收官。但同比出现小幅下降,走出“两连跌”。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全喂入)指数。环比在经历“四连跌”后,本月转正,小幅增长3.1%,以38.4%的景气度收官。但同比出现8.1%的较大降幅。从全年看,今年履带式谷物联合收获机在经历了去年断崖式下滑后,形成“洼地”,今年出现报复式反弹,全年销售6万余台,同比大幅度攀升60%以上,成为三大粮食作物收获机中增幅最大的市场。自走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指数。环比增长7.5%,同比大幅度下滑14.7%,以46.7%的景气度收官。环比“两连增”主要受制造端促销的拉动,企业通过商务年会,加大了渠道铺货,激活了制造商与经销商之间的交易。同比大幅度下降主要受去年高景气度影响,回溯去年同期,受国三升级国四影响,经销商担心因升级而涨价,纷纷提前进货,结果推高12月份的销量,形成景气度“高地”。市场调查显示,今年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市场累计销售3万余台,同比增长15%以上,实现连续两年的增长,此良好局面主要受市场更新需求拉动而出现的周期性增长。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指数。在环比经历“四连跌”、同比经历“三连跌”后,12月终于走出收缩区间,进入扩张区。12月,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指数环比大幅度增长16.5%,同比稳健增长7.3%,以45.8%的景气度收官。玉米收获机市场是2024年三大粮食作物收获机唯一大幅度下降的市场,全年累计销售2.5万台左右,同比大幅度下降35%以上。导致玉米收获机大幅度滑坡的主要原因是玉米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叠加畜牧业灾难性滑坡。但玉米收获机市场中的分支玉米籽粒收获机市场表现出强大韧性,同比继续保持稳健增长的势头,折射出玉米收获机市场需求结构进入深度调整期。2025年1月份AMI走势判断2025年1月份,AMI将继续徘徊于不景气区间。环比、同比或双双下滑,一、二、三级指数的景气度表现或冰火同炉。内生动力因素利好因素。1月份,市场正值淡季,但依然有一些利好因素存在并对市场产生一定的支撑作用。第一,从宏观因素看,商务部近日发布对进口牛肉进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的公告。根据公告,商务部收到中国畜牧业协会等申请人代表国内牛肉产业正式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牛肉产业保障措施调查申请书》,决定自2024年12月27日起对进口牛肉进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这对明年我国畜牧业以及相关的饲料收获机、玉米收获机均有强烈的利好。第二,从市场价值链分析,制造端与销售端对市场的拉动力不容小觑。进入1月份,许多生产企业进入商务年会模式。通过商务年会,推动制造企业与经销商之间的交易,成为年终推动市场增量的重要力量,此其一。其二,经销商以利润换销售,以达到去库存之目的,也是稳定1月份市场的不可忽视的动力。其三,一些企业担心明年补贴额度下调,而提前购买,如插秧机市场,对1月份的市场也有较大的支撑作用。利空因素。⒈季节因素。1月份,农机市场继续淡季之行,终端市场交易少。⒉春节因素。今年1月末系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春季,全国陆续进入春季模式,尤其在农村,表现的更为强烈。受此影响,让1月份的淡季更淡。⒊更新周期延长。包括玉米、马铃薯、牛羊肉价格持续低迷,对用户的购买力和消费信心产生较大影响;直接延长了更新周期;⒋需求结构性矛盾。一是中国农机市场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深水区,内卷的传统市场加速向高端、智能、大型、绿色市场转型,这需要一个较长的培育期;二是包括丘陵山区、经济类作物、园林机械、蔬菜种植与收获机械等在内的新兴市场尚处于发育期,产品也需要一个熟化过程。市场凸显的结构性矛盾、新的市场生态环境、新旧动能转换叠加补贴政策的变化都增加了今年1月份农机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变数。AMI走势变化规律因素。其一,过去10年中1月份的景气度高于12月份的概率60%,但有5年发生在2018年之前。近四年,只有2022年高于12月份,况且2022年是较为特殊的一年,受国三升级国四的影响,当年大幅度增长。再则,从1月份景气度的变化趋势看,2021年至2023年同比持续走低。由此我们判断,今年1月份同比下滑的概率较大。其二,经理人信心指数环比虽然出现增长,但这种增长是基于上月“洼地”之上。叠加低迷的人气指数,种种迹象从不同维度指向1月份市场不会带来什么惊喜,保持在收缩区间的概率很大。附件:2013年-2024年12月与1月AMI景气度对照一览表单位:%2月份51.732.541.319.427.535.247.152.237.943.339.41月份49.033.242.732.832.435.642.649.143.942.3?环比增减-2.70.71.413.44.90.4-4.5-3.16.0-1.0注:2020年1月份因疫情原因,数据缺失。一、一级指数运行情况(一)销售能力指数2024年12月,销售能力指数为42.7%,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位于不景气区间。(二)效益指数2024年12月,效益指数为32.2%,比上月下降2.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10.6个百分点,位于不景气区间。(三)农机补贴指数2024年12月,农机补贴指数为44.5%,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位于不景气区间。(四)库存指数2024年12月,库存指数为46.4%,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位于不景气区间。(五)人气指数2024年12月,人气指数为31.8%,比上月下降2.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8.0个百分点,位于不景气区间。(六)经理人信心指数2024年12月,经理人信心指数为37.8%,比上月提升4.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4.4个百分点,位于不景气区间。二、二级指数运行情况(一)拖拉机指数2024年12月,拖拉机指数为35.3%,比上月下降2.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5.6个百分点,位于不景气区间。(二)耕整地机械指数2024年12月,耕整地机械指数为38.9%,比上月下降8.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位于不景气区间。(三)种植机械指数2024年12月,种植机械指数为45.6%,比上月下降4.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3.0个百分点,位于不景气区间。(四)田间管理机械指数2024年12月,田间管理机械指数为63.3%,比上月提升13.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14.2个百分点,位于景气区间。(五)收获机械指数2024年12月,收获机械指数为44.7%,比上月提升7.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位于不景气区间。三、三级指数运行情况(一)大型拖拉机指数2024年12月,大型拖拉机指数为34.8%,比上月下降5.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7.0个百分点,位于不景气区间。(二)中型拖拉机指数2024年12月,中型拖拉机指数为35.7%,比上月提升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5.3个百分点,位于不景气区间。(三)旋耕机指数2024年12月,旋耕机指数为41.6%,比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3.4个百分点,位于不景气区间。(四)深松机指数2024年12月,深松机指数为37.7%,比上月提升4.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2.7个百分点,位于不景气区间。(五)免耕播种机指数2024年12月,免耕播种机指数为37.5%,比上月下降9.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位于不景气区间。(六)插秧机指数2024年12月,插秧机指数为52.9%,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6.9个百分点,位于景气区间。(七)遥控飞行喷雾机指数2024年12月,遥控飞行喷雾机指数为71.1%,比上月提升3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32.7个百分点,位于景气区间。(八)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全喂入)指数2024年12月,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全喂入)指数为38.4%,比上月提升3.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8.1个百分点,位于不景气区间。(九)自走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指数2024年12月,自走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指数为46.7%,比上月提升7.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14.7个百分点,位于不景气区间。(十)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指数2024年12月,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指数为45.8%,比上月提升16.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7.3个百分点,位于不景气区间。附件下载1: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AMI指数发布(202412)
1月2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铸造协会会长张立波带队到宁波机床院考察调研,宁波市铸造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宁波机床院领导班子热情接待,张立波一行现场参观了公司展厅,实地调研了公司大目湾园区中试车间,并召开座谈交流会。调研环节,张立波一行详细了解宁波机床院重点产品、产业布局等情况,并与公司青年技术人员等亲切交流。座谈会上,张立波对宁波机床院的改革发展成绩表示赞赏,介绍了中国铸造协会的基本情况、协会驻宁波长三角区域的主要业务及相关工作计划,提出双方可在铸造领域开展工程材料、高端机床、成组成线的业务拓展,参加相关展会、论坛,建立密切联动的工作机制等建议。付大为对张立波一行莅临宁波机床院调研指导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中国铸造协会行业地位重要、平台影响力大、行业资源集聚,双方在宁波、象山,以及浙江区域用好展会、论坛、调研等工作载体,加强铸造行业资源共享,建立深化交流的工作机制,助力区域铸造相关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宁波机床院相关职能和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果蔬加工机械作为连接田间地头与消费者餐桌的关键一环,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从清洗、分级到榨汁、干燥,再到包装等一系列工序,果蔬加工机械以高效、精准的作业模式,极大提升了果蔬加工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先进的自动化清洗设备,能通过高压水流与气泡翻滚,轻柔且彻底地去除果蔬表面的污垢与农药残留,保障食品安全;智能分级机械依据果蔬的大小、色泽、甜度等指标快速分类,确保进入市场的产品品质均一,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而榨汁、制酱等深加工机械则将新鲜果蔬转化为多样的美味食品,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果蔬附加值。在一些大型果蔬加工企业,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使得产能大幅跃升,原本依赖人工的繁琐工序如今在机械运转下变得井井有条,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还减少了因人工操作差异导致的质量不稳定问题。同时,加工机械的创新研发也为果蔬的综合利用开辟了新路径,以往废弃的果皮、果渣等经过深加工,摇身一变成为富含营养成分的饲料、肥料甚至生物提取物,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契合了绿色发展理念。果蔬加工机械的发展,也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在果蔬种植集中地区,加工企业的兴起带动了就业,农民们除了种植收入,还能通过参与加工环节获得额外报酬。而且,稳定的加工需求反向促进了果蔬种植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增强了产业抗风险能力,让果蔬产业成为乡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为广袤乡村描绘出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面向未来,持续加大对果蔬加工机械研发的投入,推动设备的智能化升级、多功能集成以及节能环保性能提升,将进一步释放果蔬产业的发展潜力,让更多新鲜、优质、多样化的果蔬制品走上百姓餐桌,也让果蔬产业在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为国民经济发展增添蓬勃生机。
包子作为我国传统美食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制作方式也在不断变革,包子机应运而生并在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我国包子机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餐饮行业的繁荣,尤其是早餐市场和快餐行业的迅速发展,对高效、卫生的食品加工设备需求不断攀升,包子机凭借其能够批量生产、标准化制作的特点,成为众多餐饮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选择,推动了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从地域分布来看,目前包子机市场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这些地区餐饮行业发达,对自动化设备的接受度高。不过,随着三四线城市餐饮业的崛起,其市场潜力也逐渐被挖掘,市场规模正在逐步扩大,为包子机行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包子机市场的产品类型丰富多样,主要分为商用和家用两大类。商用全自动包子机是市场的主导产品,广泛应用于大型餐饮企业、早餐店、食堂等场所,具有批量生产、快速出餐等优势,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而家用全自动包子机则面向家庭消费者,体积小巧、操作简便,适合家庭使用,近年来其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升。在竞争中,包子机企业主要在产品创新、技术研发、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展开角逐。产品创新方面,企业不断优化包子机的设计,提升其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以满足市场对高效、便捷、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例如引入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包子的自动识别和分类,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技术研发上,企业纷纷加大投入,推动包子机的性能和功能升级,如开发具备自动配料、自动和面、自动发酵等功能的包子机,以满足生产不同种类包子的需求。品牌建设方面,企业通过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市场营销上,企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覆盖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自动化将成为包子机的核心发展方向,包子机将具备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精准的制作工艺,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环保型包子机将受到更多关注,企业需要在生产工艺和设备材料选择上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此外,消费者对包子口味和种类的多样化需求,也将促使包子机向功能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以适应不同口味、形状、大小包子的制作。我国包子机市场在规模、产品类型、竞争格局等方面都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并且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企业应抓住市场机遇,不断创新和提升,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推动包子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国食品加工行业的自动化进程贡献力量。
近日,全球机床行业权威榜单TOP25MachineToolProducers正式发布,国内两家企业大族激光、邦德激光上榜,分别位列第7、第17。这是时隔十几年后,中国机床企业再度跻身全球机床行业TOP榜,邦德激光更是榜单中唯一一家聚焦激光切割单赛道的机床企业,让世界再一次见证了中国机床行业的坚韧与拼搏。中国机床行业往昔峥嵘,难破核心技术壁垒而日渐沉寂早在十几年前,随着国家制造业的飞速崛起和市场活力的激发,中国机床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十八罗汉”的赫赫威名远震全球市场,沈阳机床雄踞全球机床销售收入第一,大连机床也在世界机床企业产值排名中位列前五。中国机床行业发展如日中天,一时风光无两。然而十年辉煌倏忽而过,全球机床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技术更迭之快迅雷不及。高端数控技术和精密机床制造的技术壁垒成为中国机床持续发展的最大屏障,体量大但不强的问题逐渐暴露。加上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低价竞争的局面持续存在,导致中国机床始终无法进入全球中高端市场,昔日巨头也在持续的技术冲击和外企入侵中逐渐失去竞争优势,日、德、美等国家凭借强大的创新技术一直占据着行业龙头的市场地位。中国机床行业亟待突破国际技术封锁,以更强大的自研技术和创新能力造就新一轮的崛起。国产高端激光加工装备企业崛起,助力中国机床再续辉煌可以说,1996年成立的大族激光和2008年成立的邦德激光,共同见证了中国机床行业最辉煌的时刻,也在时代的浪潮中走上了不同的发展之路。邦德激光在成立不久,便确立了以颠覆性创新和聚焦战略为核心的自强之路,果断放弃短期利益,砍掉当时营业额近亿的打标机和二氧化碳雕刻机业务,专注聚焦光纤激光切割机单品类的研发制造。激光器、激光头的研发制造是激光加工设备制造的关键,其核心技术一度遭到国外封锁。在这样的艰难局面下,邦德激光多年投入数亿元,在激光器、激光头、操作系统等激光切割关键技术领域不断实现技术突破,成功破解国外“卡脖子”难题,将核心部件、工业软件及智能化系统、整机设备的全套自研能力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同时,邦德激光放眼全球,确立了全球化的发展战略,不断与国际前沿激光切割技术接轨,持续向高度自主化、智能化、高端化的先进制造方向不断努力。据其官网显示,2019-2023年邦德激光实现了连续五年全球销量第一,还斩获了2023中国钣金激光切割销售额、销售量双第一雷竞技raybet,,成为全球激光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可以说,它在自研自强中走出了一条从被垄断到反向出口的逆袭之路。而大族激光实施多元化战略布局,在信息产业设备、新能源设备、半导体设备、通用工业激光加工设备制造方面全面开花,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中坚力量。国产激光加工装备制造企业的崛起,让中国机床行业焕发新生,再度驰骋在国际舞台。作为中国机床行业的后起之秀,邦德激光等企业扛起中国制造的大旗,在全球市场上赓续前辈的荣光。新型激光加工技术前景广阔,先进制造引领未来以机床为代表的工业母机,是国家制造业的基础关键装备,是新型工业化的核心竞争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变量。对于制造行业来讲,推动前沿技术、基础共性技术的研发创新,持续加强关键核心部件、基础元器件、智能化工业软件的配套能力,走高端化、智能化、自动化发展道路是必然趋势。近年来,全球制造业蓬勃发展,国家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高端装备制造业迎来战略机遇期。激光切割技术以其高精度、高效率、安全环保等特点,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引领全球高端装备制造升级变革的先锋力量。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激光加工应用市场。《2024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详版)》指出,随着我国激光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激光器、激光头、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逐步实现由依赖进口向自主研发、替代进口的转变。2023年,中国以56%的占比,稳居全球激光设备市场销售收入第一。中国激光加工高端装备,正成为驱动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强大引擎。时至今日,“制造出海”热潮迭起,全球化发展势不可挡。中国激光加工企业正不断夯实自身的创新力、产品力与品牌力,加快海外布局,探索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相信在未来,一定会以更加高端的激光加工智能制造技术占领更大的全球市场,展现中国先进制造的无限力量。
12月30日,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年度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十大新闻。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梁国斌出席新闻发布会。中国工业报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在系统梳理年度行业新闻报道的基础上,组织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石油石化企业、研究机构、新闻媒体的行业内外专家进行投票,评选出了2024年度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十大新闻。这也是中国石油企业协会第12次组织评选并对外发布“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十大新闻”。2024年度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十大新闻具体包括: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石油石化行业实现新发展;《能源法》为石油石化行业转型发展提供行动指南;我国油气行业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成效显著;石油石化行业锚定“双碳”目标加速低碳转型;我国首口万米科探井钻深突破万米;我国最大石化产业基地全面建成;我国开创深水油田经济高效开发新模式;我国新增油气管道里程超4000公里;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迈出新步伐;60余家石油和化工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办公室(秘书处)主任段斌扬,进一步介绍了2024年度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十大新闻的具体内容: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石油石化行业实现新发展2024年6月10日,在习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之际,《习关于国家能源安全论述摘编》一书在全国发行。《摘编》汇集了习围绕国家能源安全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新时代新征程统筹好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年来,石油石化行业深入学习贯彻习围绕国家能源安全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实施了一系列开创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变革性实践。有效履行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维护油气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大责任。《能源法》为石油石化行业转型发展提供行动指南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能源法》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实际,适应能源发展新形势,就能源领域基础性重大问题在法律层面作出规定,是能源领域的基础性、统领性法律。为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释放了“绿色”信号,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能源法明确规定了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鼓励规模化开发,强调石油优化加工转换产业布局和结构,有助于推动化石能源产业的绿色转型。同时明确了能源科技创新的发展路径,指出能源科技的重点方向是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以及储能、节约能源等。这既是对石油石化行业提出的发展要求,也是具有导向意义的转型路径。我国油气行业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成效显著随着我国油气行业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进入最后一年,石油央企大力推进的增储上产计划取得积极成效,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快速增长的局面得到有效缓解,国家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2024年,我国油气行业持续加大上游资金投入力度,新发现开平南油田、秦皇岛27-3油田、通南巴气田等一批亿吨级、千亿方级大型油气田。建成投产我国首个百万吨油气当量煤岩气田中国石油大吉气田、四川盆地又一个千亿方海相大气田中国石化川西气田、我国南海首个深部潜山储层开发项目中国海油惠州26-6油田、我国首个海上多层稠油热采油田中国海油锦州23-2油田、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深海一号”二期等一批油气产区,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与此同时,中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新疆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2024年累计产量突破100万吨,实现了非常规油气中页岩油开发的历史性跨越。石油石化行业锚定“双碳”目标加速低碳转型石油石化行业强化顶层设计,加快研究确定“双碳”发展目标、实施路径和行动方案。2024年3月,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相继召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小组第一次会议,锚定“双碳”目标,分阶段、有步骤地推动风光地热和氢能等新能源业务高质量发展。4月11日,中国石化成功探路京沪氢能交通走廊,标志着我国京沪氢能走廊初步形成;7月24日,我国能源化工领域首个聚焦于碳足迹的联盟能源化工产业链碳足迹联盟在京成立。8月16日,中国海油高栏终端依托在生产设施建设的海上二氧化碳回收利用项目投产。8月21日,由中国石化和国家能源集团联合牵头的中央企业绿色氢能制储运创新联合体启动;8月25日,中国石油首个万亩零碳生态园区在大庆油田马鞍山正式建成,取得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碳中和证书》;11月26日,由中国石油和中国华能联合牵头的央国企CCUS创新联合体正式启动。从提前10年实现“气超油”、加速推进“氢车上路”到全面启动碳中和规划,石油央企锚定低碳转型目标,与14亿人息息相关的未来能源发展蓝图变得愈发清晰。我国首口万米科探井钻深突破万米2024年3月4日,我国首口设计井深超万米的科学探索井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突破10000米,成为世界陆上第二口、亚洲第一口垂直深度超万米井,标志着我国自主攻克了万米级特深井钻探技术瓶颈,深地油气钻探能力及配套技术跻身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我国陆上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占全国油气资源总量的34%,并且深层超深层新增油气储量占比逐年增大,深层超深层已成为我国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主阵地。面对新的挑战,中国石油多家单位开展联合攻关,攻克了超高钻台大载荷提升系统关键技术难题,自主研制了全球首台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创新研发了220摄氏度超高温钻井液、抗高温螺杆、测斜等工艺技术,万米取芯及电缆等资料录取装备实现突破,175兆帕特高压压裂车、压裂液装备完成生产研发并成功在现场试验,打造形成万米特深井安全高效钻完井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我国最大石化产业基地全面建成2024年12月18日,中国石化镇海炼化二期扩能和高端新材料项目全面机械竣工,实现了数字工厂与物理工厂同步交付,创造了国内同体量项目群建设中自主创新应用最广、智能化程度最高、节能降耗最优等多项纪录。至此,镇海炼化的炼油能力提升至4000万吨级,使其所在的浙江宁波石化基地炼油总能力突破5000万吨级,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竞争力最强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镇海炼化二期扩能和高端新材料项目每年可为下游提供近800万吨相关产品,为长三角地区汽车、家电、纺织等优势产业的产业链完整度、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拉动上下游产业链万亿级产值。我国开创深水油田经济高效开发新模式2024年9月19日,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中国海油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在珠江口盆地海域正式投产,项目建成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和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标志着我国成功开创“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FPSO”深水油田经济高效开发全新模式。“海葵一号”总高度近90米,总重量约3.7万吨,最大储油量6万吨,每天可处理原油5600吨。“海基二号”总高度达428米,总重量超5万吨,可实现远程水下井口控制、智能油气开采、台风生产模式等功能。我国全类型深水油气装备的设计、建造和安装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快培育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新增油气管道里程超4000公里2024年,我国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加速建设,全年新增管道里程超4000公里,“全国一张网”正逐步完善,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西气东输四线已完成吐鲁番至中卫段主体管道工程建设,投产后,西气东输年输气能力将提升150亿立方米。与此同时,我国单管输气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已全线亿立方米,达最高水平。川气东送二线、虎林到长春天然气管道等管道工程也正在加速推进。目前,我国主干油气管网约10万公里,输气能力从2020年2230亿立方米增加到3290亿立方米,增幅达48%,天然气“全国一张网”日供气能力超10亿立方米。到2025年,我国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联通海外的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将更加完善,初步形成东北、西北、西南以及海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同时建成“五纵五横”的天然气干线管网,进一步提升油气供应保障能力。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迈出新步伐2024年,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步伐。10月14日,中国海油“海能”人工智能模型正式发布。11月14日,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宁波万华等企业共同发布石化化工大模型。11月28日,中国石油与中国移动、华为、科大讯飞联手打造的7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发布。11月29日,国家管网集团“管网”大模型正式上线应用。其中,昆仑大模型是中国能源化工行业首个通过备案的大模型。10月30日,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二期工程投产,标志着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迈出强链、补链、延链的新步伐。12月3日,中国石化中科炼化智能乙烯装置关键技术研发及工业应用通过验收,标志着全球首个数字孪生智能乙烯工厂在我国建成。60余家石油和化工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2024年9月1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4中国企业500强,60余家石油和化工企业榜上有名。石油和化工上榜企业中,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营业收入分别为30419.46亿元和29854.11亿元。中国中化、中国海油、恒力集团、浙江荣盛、陕西煤业、盛虹控股、浙江恒逸、陕西延长石油进入前100强。(中国工业报记者余娜)
协同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泉州装备协会与中国科学院泉州装备中心达成战略合作
日前,为进一步促进高端装备专利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泉州装备协会与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在泉州装备协会秘书处举行专利技术成果对接会并达成战略合作。泉州装备协会会长、泉工股份董事长傅炳煌,泉州装备协会秘书长张跃良,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书记、主任汪凤翔,副主任李俊等出席对接会,同时参观了泉州装备协会服务平台,并在会后前往泉工股份车间调研。据介绍,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泉州装备中心”)是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与泉州市人民政府于2013年7月4日签约共建的国家级科研机构,是海西研究院下属5个研究中心之一,同时在泉州市注册地方事业法人“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泉州装备中心以国家制造强国发展战略为指南,坚持“四个面向”,聚焦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开展人才引育、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围绕现代控制与传动系统、智能测控与网联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学科布局,形成了大批重大创新成果,充分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新型工业化建设。